点击蓝字学悟妙义
安心疗愈扬升法:
鼻子吸气鼓起肚,
稍稍憋气张嘴吐。
忍上几秒吸肚饱,
瘪腹吐尽业病污。
配合呼诵“嗡……啊……哄……”,
天地正气周身入。
每日吐纳若干次,
安康和顺自心舒。
一次吐纳7、9遍,配合颤抖、行、坐禅。随时随地观身心,放松扬升我地天!
颤动、纯阳操链接:
家做简操,安心微笑
疗愈身心 天籁之音
学识空有可互生,思虑心田消惜因。
践行善护共同体,悟道净炁禅心明。
仙的级别
人是未来的仙,仙是了道之人---人仙不二!吕洞宾祖师诗曰:“悬精息气养精神, 精养丹田气养身。 有人学得这般术, 便是长生不死人。”
他与汉钟离祖师对如何修到“长生不死人”
进行了深入的分析:
“纯阴而无阳者,鬼也;纯阳而无阴者,仙也; 阴阳相杂者,人也。唯人可以为人,可以为仙。”为鬼或为仙,权柄咸操于人我自身!
汉钟离、吕洞宾祖师提出:
“人中修取仙,仙中修取天(天仙)。”
并将仙阶细分为五个等级:
鬼仙、人仙、地仙、神仙、天仙。
鬼仙
修持之人,不悟大道,而欲于速成,形若槁木,心若死灰,神识内守,一志不散,定中出阴神所以叫鬼仙。也就是吕祖批评的那种偏修者
“只修性,不修命,此是修行第一病”的那一类“病仙,佛家所说的中阴身与此“鬼仙”相似。
人仙
修真之士,不悟大道,道中寻一法,法中得一术,清心苦志,终世不移,五行之气互交互合形质且固,八邪之疫不能为害,多安少病,乃曰人仙。小周天玉液还丹,即达人仙层次—佛家的罗汉层次。
地仙
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,取日月生成之数。身中用年月,日中用时刻,先要识龙虎,次要配坎离。辩水源清浊,分气候早晚……
五行颠倒,三田反复,烧成丹药,永镇下田。炼形住世,而得长生不死,以作陆地神仙,故曰地仙。
大周天金液还丹,过关服食,丹产珠圆,即是地仙。地仙成就,相当于佛家的初地菩萨层次。
神仙
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,金液还丹,炼形成炁而五炁朝元,三阳聚顶。功满忘形,胎仙自化。阴尽阳纯,身外有身。脱质升仙,
超凡入圣。谢绝尘俗以返三山。乃曰神仙。
达金液还丹地仙层次后,经过“三年乳哺”而“身内生身”即法身“阳神”育成,名为神仙。
神仙成就,相似于佛家登地菩萨境界。
天仙
道上有功,而人间有行,功行圆满,受天书以返洞天,是曰天仙。
阳神成就,生死自在。即行和光同尘,济世度人,在济度众生中获得自度,成就天仙。
天仙,等同于觉菩萨,佛的境界。
吕祖认为,鬼仙无人求,天仙难以望——多数修持者有望从人仙起修,修成地仙,再修成神仙。为此钟祖传出了修持小成人仙、中成神仙、大成天仙的“三成全法”的修持程序:“三成之术,其实一也。用法求道,道故不难。以道求仙,仙亦甚易。”
吕祖:“莫言大道人难得,
自是功夫不到头。"
真炉鼎,真橐籥。
知之真者,而后用之真;用之真者,而后证果得其真。”一真一切真!
反之亦然,任何一环节掺了假—一假一切假,是幻不是真!
顺成人,逆成仙,纯阴为鬼,纯阳成仙,若欲修仙,首先要:积德行善!
善能增阳——增添自己的生命密码,续写自我的生命续集;
恶能生阴——减杀自己的生命密码,提前关上自我的生命之书!
那会有人站出来问:"为什么善人多磨难?好人不长命?"
下面这则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包拯的故事,可以让人了解万事有因果承负,眼见不一定是事实。
相传,宋朝陈州地有一个少年父母双亡,身患残疾,乞讨为生,但他心地善良,经常喜欢帮助别人。当地一条湍急的河上没有桥十分危险,每当河床涨水时便无法通行,苦坏了当地父老。少年见此情景,想建石桥,便天天捡石头,不管旁人的嘲笑,日积月累,年复一年,石头堆成了小山。大家深受感动,一齐动手建造石桥,在一次凿石时这个少年被石子崩瞎了双眼,人们慨叹老天不公。但少年却没有丝毫怨言,依然尽己所能帮助他人。桥刚刚建好,大家正在庆祝时,这少年竟被天雷击中身亡。
包拯听说此事,义愤填膺,在少年的挽联上写下“宁为恶,勿为善”。不久,宋朝皇帝太子降生,啼哭不止,众太医也无从医治,束手无策。于是让包拯想办法,包拯见婴儿肌肤如雪,嫩白的小手上隐隐几个字,仔细分辨,竟是自己写给少年的字,大吃一惊,慌忙去擦,字迹瞬间消失,婴儿见了包拯就不再啼哭了。
此后,包拯通过游梦仙枕明白了少年的因缘,原来少年上世做恶多端,罪业甚大,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。纠察之神原来安排,第一世让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;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;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。
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,但痛改前非,只想为别人做好事。于是,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,让他崩瞎了双眼。可孩子不怨天尤人,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。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,所以雷击毙命,三世应该受的苦在一世就偿还干净,来世安排他托生帝王之家,荣华富贵,享用不尽。通过此事,也是点化包拯,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。因果报应不差分毫。
人生在世,谁能超越这因果报应之外?但是命运可以选择,有了正确的选择之后,顺天而行就可以得到改变。果随因变,兑现昭然。
弃恶从善,恶果变善果!
有人说:某某行恶,反而发家致富;某家仁善好施,出现事业蹇滞,是何道理?这种情况时有所见。何也?
作恶发家,只因祖宗积有善德,德泽浓厚,阴在子孙,故而享福。为善之家,如果祖有业缘,在目前虽然不顺,可是恶报还完,定然发福。
修行之人要有洞察力!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明白事物的本质!
正所谓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”,“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。”因果真实不虚!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当下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,是因为忽略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问题!
崇炁道人作打油诗一首与有缘之人共勉!
福报积满自有明师相传!
自古炼丹为成仙,
欲知口诀难上难。
不遇明师莫强猜,
盲修瞎练把命完。
明师相遇靠缘分,
缘分福报紧相连。
福报全由德行聚,
积功累德才齐全。
修行天机,就蕴藏在呼吸中!
息——呼吸之息;宇宙元始祖气(炁)的重要机能;各级生命体的存在形式。天人相应!现代宇宙学认为,诞生于距今约120~150亿年前的当今宇宙,一直在膨胀。有膨胀必然会有收缩!大宇宙的膨胀、收缩,是否也是宇宙之息呢?息之一字,上自、下心——自心为息。有心则有息,心动则息动;无心则无息,心静则息定。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——“一呼一吸故为息,不呼不吸亦为息。”又曰:“凡人之息以喉,仙人之息以脐,真人之息以踵。”谚曰:“人活一口气”——先天元气(炁)!人们每呼吸一次、便消耗一份来至先天的元阳真气(炁)。故凡人一呼一吸,即一生一灭;通过修炼、返还至先天境界即可不呼不吸,如此则就可不生不灭!——大道至简!古人曰:“人禀天地之炁数有限,宜于保养:炁存数即存,炁尽数即尽。”故培元固气(炁)为禅道双安的重要法则。现代生命科学测定,呼吸频率快的生物,元气(炁)消耗得也越快,因之寿命也越短。反之亦然,呼吸频率越慢的生物,寿命就越长。事实上就是这样!狗每分钟呼吸30余次,其寿命就很短。人每分钟呼吸约17、8次,寿命约在100年左右。乌龟每分钟呼吸5次,它们的寿命可达300岁以上;曾发现有1500岁的玳瑁。大蟒每分钟呼吸2次,其寿命可达7、800岁之多。至于寿高千岁的大树、古树,它们根本就不用口鼻呼吸,主要依靠“体呼吸”来维持生命,还“嘲笑”人类众生只知道口鼻呼吸这华山一条道——其实这个秘密,东方佛、道两家的养生家们早已知道了!由此可见,呼吸之道分为后天生命一呼一吸的凡息,与先天性命不呼不吸之真息——真息无息!“脐息”、“胎息”则为从后天生命一呼一吸、一生一灭之凡息,过度到先天性命不呼不吸、不生不灭之真息的桥梁。无此桥梁,修真证道者即使精通天下所有的大法、秘法,神通也很广大,没有“脐息”、“胎息”这个基础,必难以返还先天无极、圆明之道而跻身天仙、金佛果位!最终还是被业力牵引而去参与六道轮回。
这样一来,佛祖教外别传的长久住世之法,与老子教内真传的长生久视之道,原来至简至易,简易得仅两个字:呼吸!故而古人曰:不根于虚静者定系左道,不归于简易者必是旁门!伍冲虚真人更明确指出:“达观往昔千千圣,呼吸分明了却仙。”佛家弟子们曾经请求佛祖传与修身之法。他老人家当即答应,并说修身应该在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上进修;你们说说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表现在什么地方?有位弟子说生命存在的根本形式为呼吸——有呼吸存在就表示有生命存在!佛祖说:对!修身就应该从呼吸起修!如果一口气呼出去不再进来,那就是下一世了!当即传了观出入息的安般守意法门;后来又传了在此基础上加修白骨观,一直修到白骨流光,就上台阶了。当然,除此两个基本的修身法门以外,佛祖还传了更高层次修证长生不死的命功——教外别传!只传给了摩诃迦叶。迦叶尊者后来又传了阿难、宾头卢……等,据说他们至今尚大定于云南鸡足山中——有人说是印度的鸡足山,等待下一届龙华会主的到来,替释迦佛祖办个交代。佛家这一性命双修的教外别传大法,在达摩老祖一百五十岁时传入中国。请看他写的的《了道歌》:“三家法一般,莫作两样看。性命要双修,乾坤不朽烂。”中派大师李道纯诗:“谛观三教圣人书,息之一字最简直。若于息上做功夫,为佛为仙不劳力!新生命体受孕成胎之初,道之代表天命元神、佛之第八阿奈耶识(俗谓之”灵魂”)挟其相应的生命能量先天一炁,以“圆陀陀、光灼灼先天一点灵光”形式,进入于父精母血媾成的坯胎之中,成为新生命体的“生化之理,不息之机”。此时若无天命元神、第八阿识“灵魂”入体,十月胎满,生出的必是一个死胎无疑;医疗实践中不乏其例。父精母血交媾而成的新生命体,乃后天生命之基,为先天性命寄居之体,有生有灭;它既是吾人顺化人道生儿育女之具,同时也是修真证道逆反先天道源之器,具备双重功能。故此三丰真人曰:“顺则凡,逆则仙,只在中间颠倒颠。”坚持性命双修、佛道双了的伍冲虚真人说过,人这个生命体顺行人道之序要历经“三关”之变。第一关受孕成胎,先天性命带着“灵魂”的“轮回种子”入胎,以了历劫之因,完成命定的“果报”。胎儿形成之后,从无息而渐有“胎息”。胎息一启动,立判性命!即圆满的先天性命分离,“性潜于顶(上丹田泥丸内院),命归于脐(下丹田炁穴玄关)”。
这对从先天而来的“神仙夫妇”,阴的性灵与阳的命炁从此别居,不再互通消息,直至下丹田坎卦中的先天命炁耗尽,人老物化,先天性命不得不离体而去,呜呼哀哉,复归性海无极。可惜的是,先天性命带来的智慧和能量“先天之炁”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,造成了人体生命潜能的最大浪费!胎息一启动,新生命体即进入后天生化顺序,直到十月胎圆而呱呱坠地,“脐带剪断,地覆天翻”,闯过第二关,胎息遂化为后天口鼻呼吸,以汲取五谷精微而生长发育。此时,下丹田元气(炁)藏于炁穴,而成为后天生命的呼吸之根,名曰窍中之窍;上丹田第八阿奈耶识、元神,隐于上丹田泥丸内院,叫做天中之天;第七末那识、识神存于中丹田绛宫黄庭,称为心中之心。先天性命落入后天形身一分为三,各司其职,在生命大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动人的生命活剧,既当演员,又充观众,直至曲终人散,各奔东西。通过后天呼吸,生命体滋养培育至男十六,女十四,天癸至,即后天形身补养至神全、气全、精全的三全状态,生理机能——特别是性机能成熟,能够担当顺行人道的神圣职责,从此生子育女,而生生不息。张三丰祖师曰:“顺行的时候,即逆行的时候。”“捉住元初那点真,万古千秋身不朽。”道家的金丹之道曰逆修之道,此时将此欲顺行人道而外游的“元初精气”,依诀收归根窍,培育温养,并进一步“还精补脑”,令下丹田元炁(夫)与上丹田元神(妻)在后天色身中重新团聚,复还其来时的本来面目,结而成丹,育而成胎——道胎,成就法身而重返先天。
要令这一对分别己久的“神仙夫妻”团圆而重铸性命,再造乾坤,必须要有“媒婆”牵线才行!这个“媒婆”非常现成,乃自己身中的“胎息”是也!故而古人曰:“中宫胎息号黄婆(媒婆)”;“胎息无息,无息则三家相见”——“三家相见结婴几”,育就道胎。所谓三家者,黄婆(媒婆)胎息为一家,上丹田元神为一家,下丹田元炁又一家。下手金口诀,凝神入炁穴,心与息相依,性与命相接。对境无心日,无中生有时,此般妙光景,男女无差别。入手兴功,宁心调息,自心息相依,达心息相融……为佛、道、儒、武、医诸家下手修炼的不二法门。具体理法有调心止念与调息宁心两大基本模式。如果说佛家与道、医……诸家,在具体修持时还有那些不同之点的话,那就是佛家一般多不主张守窍,只关注出入之息,数息、随息,至息止而观慧,见性而明心;至于色身这个“臭皮囊”不必太过于关心——心无病则身无病。但是,修持长久住世的“教外别传”则不止于此,与道家下手功夫可谓大同小异。道家特别强调凝神守窍,以开发关藏在下丹田玄关里面的先天元炁,对色身进行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,使之达百病难侵的金刚不坏之体,为尔后的“三年乳哺”、“九年面壁”打下牢固之基!
心不守窍,心息不依,神气不注,玄关不开,生命体的健康层次则难以向上升华。过来人云:“调息不如调心。”“守住本心胜过一切法门。”对于心性容易宁静的利根之人,可参用此一模式。如《参禅日记》中的金满慈老太太,第一天上座放松入静,便心如止水,一念不生;甚至想生一点杂念起来体味一下都不可能!然而大多数人、尤其是中下根器之人,入静止念比较困难,杂念反而越止越烦;特别是静修过程中不期而冒出来的“游思杂念”,可谓防不胜防——古人谓之“家贼难防”,则宜采用调息宁心模式,以息止念而循序渐进,方可有望制服此“家贼”。南老(怀瑾)讲,人的呼吸平均18次|分钟,24小时共25920次。脉搏72次|分钟,为呼吸次数的四倍。有趣的是,太阳系统的运转,也是25920年为一周期。人的思虑与气息是息息相关的,念头先动,气再跟着动。……念头清净了,呼吸也放慢了。识神受后天心中阴气时时流转的影响,一刻不能停留,因此我们的思想停不下来。睡觉也在想——梦幻不断;可惜好梦容易醒。“学人欲了性宗,又必须以命为基。”心动气就动,气动心就动、念就动了,它两是伙伴、是同类。如果不把气降住,你想做到完全的念不动是不可能的。一个人的思虑,是随着气息而生的,气息的作用就是以念虑表现出来。《周易参同契》经典名言:“同类易施功,非种难为巧。”心与息乃同类也!故依息而制心,比较容易收敛。心息相依,心气合一,泊然大定,定而生慧。心念跟气是离不开的。可是心念跟气息又有两个分途。只有当你心念专一的时候,那个呼吸一定是停止的!所以调服心念叫降龙,收敛气息名伏虎——龙降虎伏,妄念不生。打起坐来,先注意自己的呼吸。呼吸粗的、大的叫“风”。我们的呼吸只到肺部为止的,叫“喘”——“凡人之息以喉”;入肺部再深一点,叫“气”;到丹田、肚脐那里,那个还只叫“炁”,此时接通了元始祖炁——“仙人之息以脐”;再进一步,好像停留了,不呼不吸了,那个才叫“息”——真息无息;也叫“先天一炁”,它是圆满无缺的,无须呼吸——“真人之息以踵。”伍冲虚真人就说过:“一呼一吸故为息,不呼不吸亦为息”,先天一炁之真息——真息无息,无出无入,不生不灭、圆满自在!我们这个气,鼻子呼吸是很粗的;进一步是心肺部分的呼吸;再进一步,普通所谓丹田呼吸,胎息,都在肚脐或以下;再进一步,息到达足根,叫真人呼吸——“凡人呼吸以喉,真人呼吸以踵”(南华真人庄子的名言),整个地停掉而气住,不需要呼吸了,脉也极少跳动了;息停脉住,杂念则不消而自消。“先天一炁”就是不呼不吸之息,这时候我们的后天呼吸宁静了,身、心、性命都空了,没有感觉了,此时就会发生“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”;要自己完全空虚到极点(虚至极、静至笃)才能发生,并不是说“先天一炁”从虚空中给你掉进来。我们下丹田的“坎”卦中有至阳之气(炁),即坎卦中间的阳爻之炁——水中之金炁,先把这个炁控制住,呼吸之气不动了,上丹田“离”卦中爻的思虑之心也就凝定了。所以过来人云:坎离一交,杂念自消。“息不止则念不止,息若定则念即定。”故陆潜虚云 :“调息之法,自调心始。凝神之法,自调息始。”——调息止念的辩证法。
黄元吉真人也再三告诫:“苟不求养气而徒曰养心,无惑乎终身不得其心之宁者,多矣!”我们还是要充分应用“养气培元”这股绳索,迟早拴住、制服“心猿意马”而气定神闲,使水源清净而源清精真。神与气也是同类。神动则气随,气伏则神定。如果我们的思虑之神,老是外驰于花花世界,追逐声色利禄,气亦外泄而去,久之则气虚体槁,寝食难安。故而虚靖天师告之曰:“神一出,便收来,神返身中气自回……如此朝朝并暮暮,赤子自然结灵胎。”总而言之,有效无效,神光内照,日久功深,自有好消息来报!当然,像金满慈那样的利根之人,从任何一个法门入手都能很快上路!中、下根人则要难一些。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循调息宁心模式而进,较为稳妥。
调息宁心的法门众多,佛家有安那般那观注出入之息,即智者大师的六妙法门;道家的十六锭金;敲竹唤龟;吹无孔笛;等等各种静修法门。“佛说一切法,为灭一切心(灭妄心,生照心);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。”“心、意”这两个东西,一是猿,一是马——心猿意马,从来就不安静。佛说的制心法门虽多,大多以心制心。比较有效的就是心身皆修的安般守意法门,即天台山智者大师提倡的“以息制心”的六妙法门:
释迦趺坐,内思安般,一数、二随、三止、四观、五还、六净。入手宁心调息,为防心思外驰,而令心息相依,先从“数息”起手,每上坐调息,即行数数——每呼吸一次数一息数,从1数到10,数满后再从1起数……;至不数而自然,便进入修随,一心随呼吸而出入,至万念俱空,即深入静定而“止”;并“观”察到自己的呼吸状态,明白了然;“还”——还归于心之本原,虚无一体,自如恬然;“净”——心地清净,妄念全无,一尘不染,泊然大定——定能生慧,如来来矣!古人曰:“道在一身,其机在目。目之所至,心即至焉;心之所至,气亦之焉。”数息、随息、止息,念头清净了,呼吸自深长,自然过度到丹田呼吸——脐息、胎息,而重返先天,步入道门,进入禅定,而达禅道双安。《西山记》:“虽知养生之理,不悟修炼之法,则生亦不长。虽知修炼之方,不得长生之道,则修亦无验。”道家内炼下手,“借有为之术,达无为之境”,“假世法以修道法”,则必须守窍——守窍调息、调息守窍;或曰守中抱一,以混沌神气,交媾阴阳,孕育灵丹妙药。紫阳真人也说:“但识无为为要妙,虽知有作是根基。”入门守窍,凝神调息,全系有为法:“有为虽伪,弃之者佛、道难成”,有为这根拐杖须用时还是要用的。至于炼功的姿态,佛家比较强调盘坐,而仙道修持则较为自由,以舒适安泰为宜,站、坐、躺、卧均可;如陈抟老祖则以睡功闻名于世。所有的外在形式,都是为内在的“心息相依”、“制服家贼”而服务;凡是有利于心息相依、宁心止念的身相、手印、咒语、音乐……,都是好的外在形式。盘坐有盘坐的好处,尤宜于年老体虚、心功能低下者。双腿盘坐,两手交叉,使四肢活动静止,内气相互交流,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,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,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。双盘、单盘、散盘均可;能双盘则更妙!
可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而定。身体弱者,可以背靠椅子或沙发,臀部下面置一坐垫,令尾闾虚出,以免阻碍任、督二脉气血的交换与运行。初次炼功,精神疲惫,容易昏沉,乃至很快入睡——此乃“带功睡觉”,睡得既深且沉,效果特好!哪怕只睡十来分钟,醒后头脑非常轻灵,即行接着炼功,功效犹显!“调息”的方式,可谓多如牛毛,读者自可择其善者而从之。笔者推崇张三丰祖师的“凝神调息”法门:“以眼观鼻,以鼻对脐,上下相顾,心息相依,着意玄关,便可降伏思虑。”总的原则是:调息凝神,凝神调息。调度阴跷之息(炁)与吾心中之气,相会于气穴之中——约在脐下内里的虚无窟子。显然,凝神就是修性,调息就是炼命,凝神调息,则性命双修。性命在人体什么地方进行双修?——就在凝神守窍的窍位处,下丹田肚脐部位,“前七后三”的“虚无窟子”处,假设这里有一个可供凝炼“灵丹妙药”的炉鼎而意守之。即古人所说的:“前对脐轮后对肾,中间有个真金鼎。”伍冲虚真人说,先天元炁运行的路线,与我们后天呼吸之气运行的路线正好相反。一般保健气功修炼者採用的是“顺呼吸”方式,即我们吸气时,呼吸气由上而下行;而元炁此时则自下朝上走;呼气时,彼此正好相反。
高阶养生修持方式必须顺应元炁的运行路线,以利日后火候的掌控,故应採用“逆呼吸”方式,即吸气时引肾气向上,呼气时引心气下落,两两相会于炁穴、金鼎之中而交媾之;始终不管口鼻。上坐,闭目塞听,凝神于脐下一寸三分处内里的“虚无窟子”中,假设那里就是混融神气的道场、金鼎。凝神炁穴,意照阴跷,吸气,意想肾气从会阴部阴跷处上升,进入虚无窟子,闭气3~5秒而令心息相依,意气不离;呼气,心气下降,进入虚无窟子,与肾气混沌而心肾相交,水火互济;如此地以离交坎,滋生玉液。每坎离交媾一次,玉液必滋生一分。这样的往复循环,量变终将质变而步入佳境。为了使“汞火不飞”——思想不向外驰,调息时可以像佛家修持六妙法门那样进行数数。第一次呼吸数一,下一次呼吸数二……依此类推,一直数到十为止;数满后再从一数起;若数到中途思想开了小差,立即终止,从新自一起数。有的主张数吸,不数呼(补法);有的主张呼时数数(泄法),吸时不数数;也有的主张呼、吸都数,以期补泄平衡,如吸时默数一,呼时默数二。如此等等。这些都可以在实践中经摸索、体验而确定,反正以自感效果上佳者为准。数为有意,调为无意。息调则心定,心定则息越调,真息往来,心息相依,则息息归根。自数息而随息,到止息而心静。念头清净了,呼吸自深长,自然过度到肚脐、丹田呼吸的“息调”而更上一层楼。
“杂念少者得道早,杂念多者得道迟。”对于杂念多的修持者,调息+数数,是泯灭杂念的妙着。丰祖对他自己凝神调息的修持过程,进行了生动的描述:“心止于脐下曰凝神,气归于脐下曰调息。神息相依,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,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……忽然神息相忘,神炁融合,不觉恍然阳生,人如醉矣!“每日回光返照,子午卯酉1~2时,久之,下田微动,胸中热液下流,下田温暖,达于全身、四肢,渐于督脉,过关穿窍而达黄庭——血气流通。“渐而下田异热,内肾汤煎,睾丸过热气,目前闪光,华池液流,血脉通畅,外肾不举(君火制相火),阳关紧闭,复返童身,百病不侵。”“神光下照,即调息也——调度阴跷之息(炁),与悟心中之气相会于炁穴中也。即以后天之呼吸,寻真人呼吸之处。”阴跷即会阴部尾闾区,乃任督交接之处,水火聚散之乡,逐日生炁之地;佛密海底轮拙火燃起之域;是人身潜在的巨大能源库,属于下丹田炁穴管辖的范围。故有“会阴动,炁脉活”之说。
丹经中所说的“一阳初动”,并非单指阳举而言,而是指“阴跷初开,元炁生发”之意。丰祖还说:“神在炁穴中,默注阴跷,不交而自交,不接而自接,所谓‘隔体神交理最详’,古仙已言之确也。”黄元吉真人也很重视凝神炁穴,意照阴跷:“凝神要也,而调息亦不可少。苟知神凝炁穴,而不知调呼吸之息下入阴跷穴中,则神住而息不畅,无以煽风动火,使凡息停而真息见,凡心死而真心生;又况神火全凭神息,若无神息吹嘘,不惟水火不清,亦金胎不化。”意照阴跷是大道!后来出现了一些“小术”——收肾提肛。提倡者意在固摄肾气,然过分的提肛,极易把废、浊之气提入肺经、肝经,引起旧病大爆发;提入头部将导致神经系统中毒而头昏脑胀——成都地区已出现过这样的情况。“心息相依”,“息深则精固”,此乃培补元炁、固养肾精的正道!旁门小术不是不可应用,但要小心从事,如发现效果不佳,即应中止!黄元吉真人曰:“下田炁壮,自能升至泥丸,销铄上田渣滓,令神炁运于周身,化掉阴气……一身毛窍晶莹,肌肤细腻。”一位过来人云:神是不需要修的,它怀抱的信息是先天的,你修它不会增加,不修它也不会减少;它起用时却需要能量、精气作后盾——“神有气则灵!”所以我们下手须要修的是下丹田的精气,气壮自然上行,化掉头上阴渣,与神相会——神有气自灵!
意到气到,气到生效。我们除了以“心光”调息之外,还应同时以“耳光”听息——听呼吸之自然,心息之相交,神气之相融。南华真人庄子是听息修炼法门的祖宗。观音菩萨的听海潮音法也得到佛祖的肯定。黄元吉真人也推崇听息法门:“存心于听息。此个听字,大有法机。勿听之以心,而听之以气。我当凝神以正,抱意以听,此阴阳交媾之一端也。我一心以听,即耳窍常闭而众窍无音也。此个听法,第一修炼良法。”黄元吉真人告诉修道者,随时随地都应该保持炼功状态:“学道人无论茶时饭时,言语应酬,微微用一点意思,凝神于虚无一穴之中,自然合气于漠,直见真炁调动,有不可名言之妙。然于此调息,则知觉不入于内,而坎水自然澄清。”调息、听息同用,心光、耳光并存,二者相得益彰,成功指日可待!